半夜常會出現的一幕是,寶寶喊著身體癢癢,媽媽從睡眠中醒來幫忙抓癢,常常因搔不對癢處而引來寶寶更驚人的哭聲。我雖不和寶寶同睡,但每當媽媽開始抓癢的時候,我總祈求上天讓媽媽搔對癢處,趕快讓全家人的睡眠可以繼續下去。
小兒科醫生的說法是,別讓寶寶太熱,要讓寶寶吹冷氣。所開的藥固然能讓寶寶減緩癢的感覺,但一吃藥就沒精神,終究不是長久之計。所幸過敏的程度不是非常嚴重,平常使用特別的乳液保養,洗澡時不用肥皂或沐浴乳,還算過得去。
到寶寶3歲多,第一次看中醫。中醫師斷定他的體質屬濕熱型,當時異位性皮膚炎並不嚴重,主要先調整腸胃,以使其體格健壯。中醫師怕他不能接受中醫的藥粉,還特別把藥粉調成酸甜的口味,想是加了一些山楂。後來我想起寶寶相較於其他小朋友不愛喝水,想是濕在體內,不易排出,當然也較無喝水的慾望,這和醫生的診斷相一致。
藥饍
後來我開始搜尋有關的資料,第一個令我們覺得有效的是廖麗蘭中醫師在大紀元時報推薦的【健脾利濕涼血湯】,內容如下:
組成:苡(薏)仁1兩、茯苓3錢、白朮3錢、藕節3錢、白木耳2錢、排骨2-3塊、薑3片、鹽適量。
作法:將苡仁洗淨以熱水泡軟,與茯苓、白朮、藕節加水1000cc,大火煮開,小火煮約40分鐘,取藥汁:排骨川燙後以後以後以600cc的水小火煮30分鐘,倒入藥汁再煮10分鐘,白木耳洗淨撕成小塊狀,放入藥汁中煮3分鐘,加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白朮、茯苓、薏仁,健脾利濕:藕節、白木耳清熱涼血潤膚止癢。
適用:異位性皮膚炎脾虛濕熱體質,皮膚乾燥粗糙脫屑起紅疹,伴有便秘、腹瀉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當時寶寶3歲多,正值夏天,左肩皮膚乾燥粗糙脫屑起紅疹,伴有便秘、食慾不振等情況,之前也經中醫師確認屬於濕熱體質。寶寶喝過一兩次就可發現紅疹部分顏色變淡變暗,當然也就止癢。大人喝的感覺是身體較輕鬆、清爽,是夏天餐桌上很好的一道湯。
還有耳熟能詳的四神湯。相傳四神湯是乾隆下江南時,對南方的濕熱難以適應,身邊的臣子所開出的方子。四神湯可用茯苓、芡實、山藥、蓮子,再加些薏仁,與排骨或豬腸等一起煮,是利濕健脾,可改善異位性皮膚炎作用的好湯。我發現家附近的中藥行有出售茯苓、芡實、山藥、蓮子組成的四神粉,我們用來加到絞肉或各種湯裏面,煮過後食用。市面上有些四神粉是以薏仁取代茯苓,我認為薏仁微寒,應該是茯苓較佳,中藥行的人也說用茯苓比較好。常吃四神粉後,我們也發現小朋友的食慾變好。
記得馬階醫師的傳記中,記載台灣的情況時提到台灣濕熱,一年中大約只有11月到2月之間較為舒適。我們台灣人自己,恐怕還不見得意識到身處在這樣濕熱的環境。很多人到國外空氣較乾的環境後,過敏症狀都會改善,也都是身體濕氣去除後的結果。由此看來,台灣人平常的食物中,若常用白朮、茯苓、薏仁這類去濕的食物,也是理所當然的吧。
魚腥草
我們還用過魚腥草煮水給小朋友喝。一開始是在腸病毒期間,小朋友已經上小班,我們問中醫師可給小朋友服用什麼東西預防腸病毒。他推薦到中藥行買乾的魚腥草,煮約15到20分鐘,即可服用。一次喝不完,可冰起來下次溫熱再喝。魚腥草可排毒、抗過敏,對皮膚也好。我曾在圖書館找到一本日本人寫的書,整本書都在介紹魚腥草,它的功效宏大,超乎我想像。小朋友服用一、兩個星期不僅皮膚的問題減緩,便秘的問題也同時解決,令我們感到相當滿意。只是有人主張魚腥草偏涼,不宜久服。而我們大人連續喝幾天,即有輕瀉的狀況,就是魚腥草寒涼的威力。中醫師建議,如果怕涼可加枸杞一起煮,以中和魚腥草的涼性,不過我沒試過。後來我們也只在小朋友有過敏症狀時才煮來喝。
不喝牛奶 喝豆漿
近幾年來,愈來愈多的中西醫師主張牛奶是給小牛喝的,一般的人體不太需要牛奶的養分。中醫更具體指出牛奶會造成體內的濕,對異位性皮膚炎無異是雪上加霜。我曾問一位西醫朋友,他會不會給他家裏10歲的小孩喝牛奶?他只答說:「不需要」。我一位學生化的朋友說,他看過一些癌症藥的文獻資料,癌細胞特別喜歡牛奶,他們平常都喝豆漿,而這正是我目前的作法。我們發現,小朋友停止喝牛奶後,過敏的問題更少,只在天氣變化轉濕的時候曾經有點狀況。而且,媽媽發現小朋友的大便味道不像以前那樣的臭。黃成義老師的中醫網站曾明白告訴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要斷奶,我們可是親身體驗斷奶的效果。前陣子有一位學習中醫的媽媽,以豆漿取代一般人使用的牛奶來餵小寶寶,寶寶一樣長得很好,看來豆漿真有神奇的功效。
漢唐中醫的倪海廈醫師說:「(異位性皮膚炎)這病原本是根本不存在的,其病源是小孩被父母抓去注射不必要的B肝疫苗與肺結核疫苗還有百日咳疫苗等等所造成的,民眾只要不讓你的小孩去注射所有的疫苗,這病就絕跡了…」。多數的父母親大概還不敢不讓孩打疫苗,但如果不幸染上這樣的毛病,我相信中醫一定有辦法治好。如果這個中醫治不好,就換另一個中醫試試,如果還是治不好,自己從中醫原理多加揣摩家人的狀況及生活飲食習慣,和中醫師相互討論,應該還是能解決問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