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

從法律觀點看國小班規


壹、前言

國有國法,家有家規,國小班級中也有班規。班規為什麼而制定?班規是否由老師主導完成即可?是否該由學生參與而完成?違反班規的同學是否必須處罰?應當如何處理?本文嚐試從法律觀點作一番討論,尚期待教育界人士提出指教。

貳、班規的規範目的

從民法和刑法的規範目的來看,民法是為了解決私人間的紛爭,規範私人間的法律關係;刑法是為了維護社會正義,對違反社會價值的行為施以刑罰。班規的規範目的是什麼呢?

班級中的班規比較少有像民法、刑法解決私人紛爭或維護社會正義的目的。個人觀察所搜集的國小高年級班規,絕大部分的作用在督促學生進德修業,並為進德修業營造良好的環境。國小班規事實上有協助老師達成輔導管教的目的。參考教育部於民國九十六年六月頒布的「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」第十點條規定,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之目的,包括:
(一)增進學生良好行為及習慣,減少學生不良行為及習慣,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及身體自主,激發個人潛能,培養健全人格並導引適性發展。
(二)培養學生自尊尊人、自治自律之處世態度。
(三)維護校園安全,避免學生受到霸凌及其他危害。
(四)維護教學秩序,確保班級教學及學校教育活動之正常進行。

其中第一、二、三即有關學生的生活輔導,第四點則有關於教學活動。班規的規範目的也都不離這幾項要點。班規可依這些目的選擇其重要的事項予以規範。如果班規出現與這些目的無關的內容,恐怕必須好好地檢討。

參、制定班規的程序

法律的制定有特定的程序,例如立法院制定法律必須經過立法委員三讀通過。這項程序要求的目的,在於確保法律是由有代表權的代表經過充分討論而完成,使法律的內容充分展現整體民意代表的意志。如此一來,所有制定出來的法律,也就是人民自己同意的規範,不是特定統治階級要求人民遵守的規範。要求人民守法,本質上只是要人民遵守自己推出的代表所制定的法律。

小學的班規,尤其是低年級的班規,可能大多由老師主導完成。老師如果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班規的討論,衡量各種規範的利弊得失,思考怎樣的規範比較合理,將是讓學生學習思辨與討論的好機會。經過充分討論後,由學生表決通過的班規,應會讓學生更樂於遵守。如果老師覺得帶領學生一一討論班規有事實上的困難,則至少班規的內容要讓學生充分了解,經大家表決後才實施。如果班規只是老師對學生單方的要求,未經學生參與意見,班規很可能只具有象徵性的作用,無法成為學生心中實際認知的準則。

肆、法律、道德與比例原則

我們討論規則、規範的時候,常會涉及道德與法律。道德的主要作用是在支配人類的內在動機,法律的主要作用則是要拘束人們的外在行為,尤其是會影響他人的行為。我們固然可以舉出合於「孝順」這個道德項目的行為是什麼,但這些行為只是幫助人們能身體力行地發揚美德,並不是道德所支配的重點,道德強調的是人們內在的純潔的動機。

有一句法諺說,「將道德的要求賦予法律的強制力,就像拿一把刀逼大家去做聖人。」中國文化下的法律,常常具有濃厚的道德色彩,並未將法律和道德作嚴格的區分。國人對刑法或刑事訴訟法規範,常常從道德的觀點出發,質疑刑罰太輕、搜索扣押程序緩不濟急,對追訴犯罪毫無幫助,即是鮮活的例證。

用法律的強制力要求人們達到道德的規範,也可能違反法律所強調的「比例原則」。比例原則重要的內涵,諸如採取的懲罰方式應有助於目的的達成;採取的方式所造成的損害,不得與想要達成目的的利益顯然不相均衡,必須達成均衡的比例。為了養成人們心中良善的道德情操,採用法律的強執力,可能難以達到目的,以會和所要達到的目的不成比例。

伍、違反班規的效果

國小的班規可能包含師長對學生道德層面的要求,例如待人接物要和善、要友愛同學;也有些是行為層面的要求,例如不能在走廊上亂跑,不能偷竊,不能打人。班規因此同時包含法律與道德的色彩,可能對道德層面的要求一樣地賦與法律的強制力。(例如有國小高年級班規規定,違反「待人接物要和善」的班規,第一次記警告,第二次閱讀弟子規、三字經)。

在教育的環境中,老師對學生在道德上或生活規範上的要求,是否可以在學生違反時予以處罰?有無不適當的地方?如果為達到管教的目的,適當的處罰行為,例如取消參加課程表列以外之活動、扣減學生操行成績等,以使學生有所警惕,應無不當。畢竟,教育環境中有個別的教育目的,為達到特定的教育目的,應可採取適度的手段以達成目標。但宜注意,學生行為不符合道德上或生活規範上要求的情形,如果不致影響他人(例如,吃垃圾食物),處罰行為應足以讓學生有所警惕,例如口頭訓誡即可,不宜太重,否則將違反比例原則。

陸、結語

在中國文化下討論各種規範,總是難以脫離由在上位者決定規範內容、規範本身必須具備處罰效果等內涵。但現代法律強調人人平等,規範眾人的法律或規則,也強調由受規範者參與互動而完成,不再只是上位者的意志;處罰的方式也必須與規範目的達成平衡的比例,而不是凡違規者都要付出重大的代價。在現代法律價值,諸如人權、正義還未深入我國民間的此刻,討論班規如何才合理,是將人權、法治觀念帶入校園的好機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